四岁宝宝不会说话的原因是什么?4岁男孩孩子由爸爸妈妈和奶奶带到医院求医。家长告诉医生,孩子几乎不开口说话,到现在也只能叫一声“妈”,连“爸爸”都不会叫,其他词句也不曾听他说过。
随后,医生对孩子进行了各个部位检查,并检验了智力、听力等指标,排除了其他所有因素后,医生判断,孩子是缺乏语言刺激而导致的语言发育障碍。
孩子爸妈都是80后,在家的时候“很忙”,手机不离身。平时也不跟孩子对话,孩子没有语言氛围很“无奈”,这怎么能学会说话呢。于是,医生开出治疗单:放下手机!多陪孩子玩耍,教孩子念念唐诗,讲讲故事、唱唱歌,要有耐心,慢慢诱导说话。
爸妈玩手机和娃娃不说话有关系吗?
当今社会,越来越多孩子不会说话,其原因不是听力或智力异常,而是家长沉迷手机,疏于与孩子交流。专家称“这种情况还会继续增加”,随着智能手机、智能电子设备技术的迅速进步,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度更高了,停留在手机上的时间也更多了。这样发展下去,疏于对幼儿有效陪伴的家长会更多,“不会说话的孩子”会越来越多。
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因素,通常有智力低下、听力不足、自闭症等。但若排除了这些因素,就可能是语言发育障碍。导致语言发育障碍,最现实的原因,就是孩子接受的语言刺激太少,这种病无法通过药物解决,只能用心。
治疗处方:
每天至少花15分钟专注陪伴孩子
美国心理学家发现,一个人的成就20%取决于后天努力,80%取决于父母教育。作为孩子生命的启蒙老师,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妈妈的50倍!妈妈直接影响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,爸爸则对孩子人格养成及人生观有关键影响。
每天至少花15分钟专注陪伴孩子,才是高品质的陪伴!
爸爸或妈妈陪伴孩子的时候需要全心全意的陪伴,心无旁骛不跑神,能把工作和压力放在一边。而不是和宝宝一起待着,爸妈自己坐在一边玩手机,让宝宝自己玩,嘴上偶尔督促下。
儿童语言发育的六个阶段
预备阶段(0-1岁)
这阶段是咿呀作语和初步理解的阶段,故又称“先声期”。到孩子8个月时发声练习达到高峰,并会改变音量和音调以模仿真正的语言。
语言发育一阶段(1-1.5岁)
这时期的语言特色是说单字句,能用手势、表情辅助语言来表达需要;能以动物的声音来代替其名;会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,如问:你几岁?他会鹦鹉式复述:几岁,如同回音般,故又称“回音语”(备注:“回音语”出现在这个阶段,并持续到2岁左右消失,为正常)。
语言发育二阶段(1.5-2岁)
又称“称呼期”,这个时期的幼儿开始知道“物各有名”,喜欢问其名称,字句迅速增加。
语言发育三阶段(2-2.5岁)
能说短句,会用代词你、我、他,开始接受“母语”所表现的独特语法习惯,如用感叹句来表示感情,用疑问句询问等。
语言发育四阶段(2.5-3岁)
这个阶段会使用复杂句,喜欢提问,故又称“好问期”。
完备阶段(3-6岁)
说话流利,会用一切词类,并能从成人的言谈中发现语法关系,修正自己错误的暂时性的语法,逐渐形成真正的语言。
希望以上分享能帮助到家长和孩子!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您还遇到了哪些难题呢?
如果你还想[了解我院名医团队][疾病治疗方法][咨询儿童健康问题]等,可以点击咨询,会有康复师帮你制定您孩子专属的改善建议。